当心以“拍卖”为幌子的骗局

2021-12-03 14:04:23

当心以“拍卖”为幌子的骗局(以案说法)

【案情】杨某伙同他人先后成立了多家拍卖公司,并安排公司业务员诱骗被害人,谎称粮票、油票等物品是“收藏品”,公司能将这些物品在境外免费高价拍卖,并以免费鉴定和包装为由,诱骗被害人携带“收藏品”到公司面谈。

其后,公司会对被害人带来的“收藏品”进行拍照,设计拍卖品图册,并现场“鉴定”和“评估”价格;同时虚构公司曾在国外多地成功高价拍卖的事实,诱骗被害人与公司签订《艺术品委托拍卖合同》。签订合同后,公司要求被害人购买价值5000元至数万元不等的公司“藏品”成为会员,此后才能够享受境外免费拍卖服务。

经查,被害人花5000至数万元高价购买的公司“藏品”仅价值几百元或几十元,共计被骗取3000多万元。检察机关对杨某等28人以诈骗罪依法提起公诉,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,对杨某等多名被告人以诈骗罪论处。

【说法】检察机关表示,犯罪嫌疑人以委托拍卖为诱饵,通过虚假宣传、虚构具有海外拍卖能力、向被害人夸大所出售字画等物品的价值,最终目的是为了向被害人高价售卖物品,骗取被害人钱财。因此本案是打着委托拍卖幌子所实施的诈骗犯罪。

检察机关提醒,此类“以拍卖之名行诈骗之实”的案件具有犯罪时间长、人员流动性大、诈骗手段隐蔽性强等特点。由于涉及拍卖专业领域,犯罪分子往往会利用被害人不了解拍卖“行规”的心理,夸大获利前景,以骗取被害人钱财。而在给被害人造成财产损失后,则往往以“流拍”或者“拍卖属于风险投资”等为借口规避责任。

本报记者 张 璁 【编辑:房家梁】

x

热门推荐

长治市上党区引才聚才放大招 进一步激发干事创业热情

2022-09

京东健康能否成功在医疗信息化市场分得一杯羹

2022-08

农行广安分行:践行“征信为民”理念助力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

2022-06

扬中农商银行完成首笔“苏创融”业务落地

2022-06

寿光张农商村镇银行成功办理首笔绿色信贷业务

2022-06

庐阳警方通报幼童坠亡事件:嫌疑人已被刑拘

2021-12

当男幼师是什么体验?他们说:有委屈尴尬 但大部分是幸福

2021-12

40年来为子弟兵送出1.3万余双布鞋和鞋垫的“布鞋奶奶”走了

2021-12

四川通江发生两车相撞事故 致3人死亡

2021-12

哈尔滨市启动部分地区第一轮全员核酸检测

2021-12

推荐阅读

五大险企最新保费数据出炉 保险板块迎来利好不断

2022-06

核心技术产品纳入医保后降价31% 力品药业科创板破发

2022-06

应收款项占营收近半三年计提23亿瓷砖品牌商马可波罗闯关IPO

2022-06

毛利率两年下降超12个百分点 绿联科技冲击华强北“数据线”

2022-06

山东深耕文化资源 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

2021-12

安徽潜山两车相撞 已致8人死亡3人受伤

2021-12

56位残疾人士登上黄山 互利互勉共建生活希望

2021-12

山西忻州古城:一城风华延续千年历史文脉

2021-12

上海洋山海关首次在出口货运渠道查获夹带卷烟

2021-12

西藏林芝:多彩民俗活动迎接工布新年

2021-12